科技查新报告发表时间:2022-11-28 02:30
科技查新 简称查新,以反映查新项目主题内容的查新点为依据,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以获取密切相关文献为检索目标,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文献评价的情报咨询服务。 政策标准依据 1.《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 号) 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4.《科技成果鉴定规程》(试行) 5.《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6.《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7.《科技查新技术规范》(GB/T 32003—2015) 1.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 2.申报科技计划、基金项目 3.成果鉴定、验收、评估、转化 4.科研项目开题立项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6.技术引进 7.研发经费加计扣除 8.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要求查新的 高质量的查新,结合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保证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正规的查新机构一般源于图书情报机构,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完善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能提供全面服务,收藏的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最新可查到几分钟前公布的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从起步到不断完善,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科技查新专委会 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的指导下,科技查新专业委员会在民政部登记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技查新行业学会。 科技查新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促进行业的协调管理和规范,建立行业诚信体系,规范行业行为,积极开展国家标准《科技查新技术规范》(GB/T 32003-2015)的修订以及宣讲贯标,引导科技查新工作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通过组织专业会议,促进业界交流,规范行业行为,组织行业培训,严格规定科技查新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实现查新报告的质量控制,对外积极宣传查新工作,深化用户对科技查新的了解,提升科技查新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查新机构大致有300家左右。到哪里才能找到正规严谨的查新机构呢?下面就通过介绍我国的科技查新体系,为大家提供参考。 全国范围内的查新机构包括 (一)科技口以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为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 1990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荐第一批查新咨询科技立项及成果管理的情报检索单位的通知》([1990]国科发情字800号),首次审批包括中信所在内的国家一级查新单位11家。该通知标志着我国查新机构资质的官方认证正式开始。 第一批名单如下: 1994年和1997年,原国家科委又分别公布了全国第二批15个和第三批12个一级查新单位名单,至此,全国共有38个科技信息机构获得了国家一级查新单位资格。 第二批名单如下: 第三批名单如下: 2000年,科学技术部发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技字[2000]544号),这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把“科技查新”定义为“科技咨询服务业”,并明确提出“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查新从政府管理全面推向市场化运作,新的市场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二)教育部系统建立高校查新体系。 教育部批准的查新工作站依托高校图书馆建立,主要服务于高校科研管理体系。 |